五元主体校村结对助力东辉村乡村振兴

作者:来源:校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5-04-27点击数: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大力弘扬“嘉庚精神”,积极响应集美区《深化校村结对助推乡村振兴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文件部署要求,我校与东辉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纲领,积极发挥校村合作示范引领作用,在社会参与层面树立样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争做表率,构建校村结对共建的新格局,充分调动师生资源深入参与东辉村校村结对各项助力帮扶活动,经前期沟通设计与运营前置的相结合,依托学校的优势资源助力东辉村在绿色人文基底构建、在美化提升、六产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校村结对落地执行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校村结对、五元主体帮扶共建机制,开展系列研讨,明确了发展思路与实施方案,东辉村借助我校的人才、技术与资源优势,推动乡村产业、文化与生态的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性路径。

图1 校村结对“五元主体帮扶”各项活动开展

我校专业技术服务团队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和会务洽谈,对东辉村发展思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索,着力打造村校结对东辉六产融合,通过深度调研东辉村特色产业,将生产、加工、体验、游乐、观赏、研学等多功能融为一体,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完美结合。一产以果林和生态林下菌类为核心,产业成片成林;二产以深加工为主,融入IP文创并向城乡融合覆盖;三产以原地貌绿色资源为基础,输出生态文旅研学康养旅游创意品牌,最终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目标,发展第六产业,将“农、文、旅”进行巧妙融合,辐射周边片区。依据城乡规划和国土空间一体化原则,遵循上位规划,基于当下任务为加快盘活“美丽田园”农业生产闲置地块,活化利用“原有古厝”,引入创意,打造特色旅游动线;挖掘乡土文化根脉,树立东辉乡村绿色人文形象,依托灌口镇田头村、双岭村、东辉村三村联建平台,东辉村重点打造坑山社,通过提升坑山社到“九十九间”所在金辉社之间的连通道路,提升金辉社路口到新324国道最后100米的柏油道路,形成坑山社——“九十九间”大厝——山口庙——坑山流转地——再到坑山社串联景点,形成小循环动线,纳入乡村旅游大动线。通过场地资源分析、乡村风貌、闽南人文资源和特色美食等,挖掘乡村在地IP文化,梳理坑山社的古厝休闲风情带,打造成“围炉煮茶”景点,营造静逸的禅文化氛围,为市民提供乡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吸引人流量,促进餐饮、民宿等消费配套服务的进驻,带动村民创收。同时,设计多条研学动线,如人文绿色风情带、入口景观大道、水系两岸河道改造、大峡谷产业带,以点带面,片区联动,形成“一园(美丽田园)、一坊(坑山社古厝)、一轴(串联一园一坊)”的“农文旅创意产业园区”,结合人文特色与沉浸式剧本游形式,打造年轻而富有活力创意的东辉特色旅游路线。

图2 东辉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策划规划动线

我校数字创意学院、软件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团队与科技处通过特色项目策划,校村结对携手绘东辉,多次开展以“党建引领,东辉日新”为主题的墙绘活动,2024 年 3 月至12月底,数字创意学院师生前往东辉村实地考察,挖掘和梳理当地人文特色,学院组织多轮方案研讨会,最终确定了首期四面墙的绘画方案,在学院领导和老师指导下,师生走进东辉村开启墙绘实操。2025年1月,墙绘活动收尾,东辉村相关负责人也亲临现场提建议、设计标语,并加入创作。2025年04月东辉村启动第二期彩绘墙,师生进一步启动创作东辉绿色人文画卷,共谱乡村振兴新特色。

图3 东辉村校村结对共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图4 “党建引领 东辉日新”主题墙绘(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我校团委、科技处和三个学院师生团队深度参与校村结对工作,多方联合打造一田双收好“丰”景,美丽田园稻虾轮作模式,启动“稻虾轮作”生态种养试点方案。美丽田园依据季节系列活动开展,水稻季节用人文赋能绿色基地,利用五彩水稻作画笔,以大地田园作画纸,打造生态田园画卷,利用水稻和油菜花的轮作,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花卉,形成“美丽田园”,冬闲季节美丽田园中穿插小道与平台,供游客打卡拍照,举办聚会、音乐会等活动以盘活地块。利用美丽田园全年轮播,局部洼地采用稻田养殖小龙虾,进行高密度养殖,通过“五元主体帮扶”,党建推动产业升级,“稻虾轮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立体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上,在稻田养小龙虾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等作用、减少农药使用;经济上,实现 “一田双收”,降本增效;社会上,保障粮食供应,创造就业,推动文旅产业融合。试点规划 5.5 亩虾稻田,周长约504米,为“稻虾轮作”提供合理布局,虾稻田的水源来自于东辉大峡谷的山泉水,水的质量(pH值)为7.9,是山泉水非常好的一种标准,“稻虾轮作”预计每亩多增收3000-4000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undefined

图5 东辉村举办“稻虾轮作”生态种养试点项目启动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东辉村整合资源支持试点,依托“五元主体”产业帮扶共建机制。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对东辉村发展思路进行了大胆的策划构思,墙绘活动不仅为东辉村带来了新面貌,成为展示乡村新风貌的艺术长廊,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实现了美育与乡村建设的结合。活动成果斐然,获村民好评,得到了厦门日报、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东南网的采访报道。校村结对为东辉村带来了显著的成效,也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教师与学生在乡村实践中,能够接触到传统工艺、农业技术、乡村文化等多元领域,拓宽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为乡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我校与东辉村校村结对的模式体现了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的有机融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模式适用于具有丰富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的乡村地区,尤其是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的乡村,同时该模式可以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进行应用。东辉村校村结对的实践探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推进和职业院校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职业院校资源优势的整合利用以及乡村发展中六产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使东辉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入开展校村结对相关工作,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实施与推广,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将在更多乡村地区徐徐展开。

上一条:绷紧安全之弦 压实责任之基——我校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安全稳定工作会议

下一条:我校师生荣获第十七届福建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赛道职教组铜奖